在用户体验设计(UX)中,理解并利用心理学原理有助于引导用户行为,优化决策流程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偏差便是 锚定效应(Anchoring Bias)。锚定效应指的是当人们在做决策时,容易过度依赖最先接收到的信息,并将其作为判断基准,即所谓的“锚点”,从而忽视后续的信息。在电商设计、价格策略以及许多其他交互设计中,锚定效应有着广泛的应用。

image.png

什么是锚定效应?

锚定效应(Anchoring Bias)是认知偏差中的一种。它指的是在人们接收某一信息或数字作为初始参考点后,往往会基于该“锚点”来进行后续的判断和决策。即便后续信息或数据可能与最初的锚点不一致,人们仍会倾向于围绕这一锚点进行调整,而不会完全摆脱其影响。

经典的研究表明,当人们被问及某个问题时,如果先给出一个初始值,他们往往会围绕该数值进行调整,而不是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。例如,购物时我们经常看到的“原价 vs 折后价”就是一个典型的锚定效应应用场景。

锚定效应的应用场景

image.png

  1. 价格对比:原价与折扣价

    锚定效应在价格设计中最为常见。当消费者看到一个商品的原价时,即使这个价格可能高于他们心中的预期,他们的大脑依然会以这个原价作为基准。当折扣价或促销价随之出现时,用户会感受到“划算”的心理,认为自己在获取较大折扣,进而推动购买行为。

  2. 推荐产品与高价产品锚定

    在许多电商网站中,常见的策略是将高价商品与推荐商品放在一起展示。这样即使推荐的商品价格也较高,用户仍会感觉这些商品是合理的,因为他们已经被高价商品所“锚定”。这种策略常见于奢侈品销售中,或电子产品如手机和电脑的推荐中。

  3. 产品价值的锚定

    锚定效应不仅仅限于价格,也可以应用于产品功能或价值感知。通过先展示一个功能丰富、价格较高的产品,用户的预期会被抬高,之后推出简化版产品时,用户会觉得后者更为合理。

设计中的锚定效应最佳实践

在设计中,巧妙运用锚定效应不仅能提升用户体验,还能优化商业结果。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:

  1. 合理设置锚点 锚点的选择非常重要。在电商中,设定过高的原价可能会让用户觉得价格虚高,导致不信任感。因此,锚点需要与市场定价和用户预期相符。过高或不切实际的锚点反而会引发负面反应,甚至影响品牌形象。
  2. 多层价格展示 提供多个价格选项有助于引导用户选择中间层的价格,而高端选项则作为锚点。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中间选项的销量,还可以通过高端选项吸引一部分追求极致体验的用户。
  3. 渐进展示信息 为了让锚点更有效,设计中可以逐步向用户展示信息。例如,先展示高价,再逐步揭示折扣或优惠,这样用户已经被高价锚定,后续的价格会显得更具吸引力。

锚定效应产生的原因

1. 有限理性与认知负荷

锚定效应是 有限理性(Bounded Rationality)的典型表现。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,在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时,往往无法充分处理所有可能的变量和信息。因此,锚点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参考,使大脑能简化复杂问题。

**信息处理简化:**当我们面对庞大的信息时,大脑倾向于寻求捷径来减少认知负荷。锚点是一个初始信息,成为一种认知的“参考点”,帮助大脑快速理解和处理后续信息。通过围绕这个初始值进行调整,大脑减少了重新从零开始评估每个选项的工作量

2. 参考依赖性与相对比较